主题: 动画,让敦煌壁画动起来

  • 作者:?陌离女王
  • 阅读:5028
  • 回复:0
  • 发表于:2018/10/24 1:00:05
  • 来自:甘肃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民乐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
视界 | 动画,让敦煌壁画动起来


王小春



 清风拂柳 莫高窟第285窟 西魏



踏青采绿 莫高窟第217窟 盛唐



耕耘收割 榆林窟第25窟 中唐


第三届敦煌文博会期间,新华社音视频部推出的短片以活动的壁画重现丝路盛景,引起广泛关注。


近年来,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、生产和传播的数字文化产品已经成为文化创意的流行和趋势。这种将传统文化、流行文化与数字文化相结合的创新形式,受到网民的热捧,不少作品因此而收获了巨大的传播流量和社会效应。今年6月,由新华社甘肃分社创意、艾瓦文化承接制作的《你的童年和古人撞车了》在互联网上“刷屏”,就是这样的一次成功的尝试。



步打球 榆林窟第15窟 宋



橦技图 莫高窟第61窟 五代


具有1600多年历史的敦煌莫高窟是享誉全球的艺术瑰宝,也是甘肃对外宣传的一张金色名片。莫高窟的洞窟文物由于受到地理、气候、学术研究、文物保护等多方面限制,给人们造成一种遥远神秘的感觉。在新媒体时代,要让普通观众对莫高窟这样的传统文化产生兴趣、主动传播,重点是突破传播手段的限制。新华社甘肃分社在策划之初,就确立了充分挖掘敦煌文化的魅力,结合流行文化元素,利用新传播手段重新创作的基本思路。



儿童身着V领衫、背带裤 莫高窟第220窟



摔跤 莫高窟第290窟 北周


很多不了解敦煌莫高窟的人,会以为莫高窟壁画是脱离生活的古代宗教美术作品。其实,莫高窟内的壁画,有着大量反映魏晋、隋唐时代古人生活的壁画。创意团队与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通过深入沟通交流,收集了大量的壁画数字素材,再进行分析、筛选,挑选出包含古代的民俗、生活、生产、学习、祭祀、游玩等场景的壁画,这些壁画充满生活情趣,从天真孩童到耄耋老人,其人物生动、妙趣横生,是堪比《清明上河图》的古代生活风俗图集。


当时正是“六一”儿童节前夕。壁画里正好有丰富的儿童题材画面:古代的孩子们在婴儿车里嗷嗷待哺、在田间追逐蝴蝶、在水里嬉戏、在私塾里背课文……时隔千年,孩子们纯真的童趣一脉相承。确定了“童趣一脉相承”的立意后,我们作为技术团队的任务就是:采用新媒体动画视频来进行展现——让壁画上的孩子们动起来!










艾瓦文化是一支专业的CG数字动画、新媒体数字内容制作团队,具备丰富的动画制作经验和强大的新媒体创意实力,多次制作、出品超过十万+、百万+的新媒体动画作品及H5作品。收到委托,距离“六一”儿童节已不足两周,艾瓦文化团队立刻启动,仔细分析策划内容,详细安排制片周期。让壁画上的人物动起来并不容易,我们首先遇到的难题是:敦煌壁画经过上千年岁月,很多壁画已经残缺不全,颜料氧化、龟裂、起甲,有些壁画人物脸部已经完全看不清了,只剩下黑乎乎一片,对数字内容进行修复是当务之急。


艾瓦文化的美术设计师接到任务,参考了大量的中唐、晚唐同时期壁画作品,仔细研究敦煌壁画的笔法、画风、服饰细节、古代建筑场景,通过数字技术,将残缺的壁画一一通过手绘补全,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,重绘修整了近百张壁画数字素材。


在修补壁画的同时,动画故事线的编撰和创意也在同期进行。和新华社创意团队不断地沟通和碰撞,在壁画修补完成前,动画分镜故事版也顺利出炉:以孩子的年龄线为时间线,贯穿儿童从出生、成长、玩耍、上学的整个过程。有了素材和分镜故事版,接下来的制作就是和时间赛跑,开始紧张的动画制作了。而新的技术难点也接踵而至——传统的二维动画制作流程,背景美术和原动画设计是分开进行的,美术设计师根据镜头画好场景图层,动画师为场景中的人物绘制关键帧,一秒播放24帧画面,动画便动起来了。但是壁画素材是固定的景别和姿态,而且是中国画中常见的散点透视风格,传统的二维动画制作方案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制作要求,迫切需要采用新的动画工作流程。艾瓦文化团队经过讨论,采用了骨骼动画的技术方案,将壁画人物从画面中逐一抠像,然后在图像处理软件中把人物从头到脚进行抠像分层,在动画后期软件中为人物绑定全身骨骼,并为骨骼增加反向动力学,如此一来壁画就可以“活”起来了!这种在三维动画中常用的技术方案,为项目提供了极大的效率优势,最终接近140秒的成片,艾瓦文化团队在5个工作日完成了全部的动画与后期制作。


项目完工在即,委托方又提出了一个大胆创意:舍弃配音,通过字幕来解释画面。经过一轮轮的头脑风暴,敲定了一系列幽默而又充满童趣的字幕文案。后来的事实证明,无配音仅字幕的表现方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,在影片传播过程中,字幕中的“金句”配合画面中可爱、搞笑的儿童动画,形成了独特的风格。网民在转发、评论中,也逐字抄录字幕中的句子,发布到微博、朋友圈等各种社交媒体中。


成片在儿童节当天上线,新华社客户端率先发布,随后开启了“爆款视频”的井喷式增长。《人民日报》《瞭望周刊》《光明日报》、新华网等多家媒体纷纷转发,新华社官方微博、微信公众号撰文发布,广东卫视等电视媒体也在当天的新闻中播放,全网播放量超过了1500万,真正成为一款“千万+”的爆款内容。无数网民被动画中可爱的孩子、埋藏的笑点逗得前仰后合,纷纷点赞转发。不少网民刷新了对莫高窟的刻板印象,留言表示要来甘肃敦煌游玩,看一眼真正的壁画。传统文化通过数字文化的结合,真正打动了观众、传播了敦煌文化,达到了宣传、传播的意义。


值得一提的是,这条视频上传到专业设计网站站酷网后,被评为优质内容,获得了首页首位推荐,本片的创意策划与动画技术,获得了国内专业领域的高度肯定。


事实证明,只有在内容挖掘、创意策划、制作执行、技术研发的每一环都用心尽力、潜心研究,才有可能触动人心,产生强大的传播效果。这次传统文化与数字文化的结合,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试验,也是新媒体时代文化融合的宝贵经验。作为数字技术工作者,我们欣喜地看到像新华社、敦煌研究院这样传统的新闻和文化机构,传播文化的理念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。采用新的手段和技术,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新媒体和互联网上大放异彩,也给新技术公司提供了广阔的舞台。(本版图片除署名外,均来自敦煌研究院。)


来源:甘肃日报

  

到哪手机都能回帖

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微信登陆
加入签名
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
""